关于汉堡港
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3%,达420万标准箱(TEU);
海运货物吞吐量(5780万吨)增长3.6%;
远东与波罗的海地区贸易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中转运输量显著提升;
集装箱腹地运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软且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汉堡港吞吐量仍保持稳健增长趋势。相较欧洲其他两大主要港口,汉堡港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集装箱业务的强劲表现成为推动海运货物吞吐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大宗散货与传统件杂货吞吐量则出现小幅下滑。新增班轮航线强化了汉堡港在
国际海运物流中的枢纽地位,集装箱腹地运输网络保持积极发展势头,中转运输量更创下近半年来最佳业绩表现。
集装箱业务成为增长核心驱动力
2025年前6月,汉堡港海运货物吞吐量达5780万吨(同比增长3.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集装箱吞吐量9.3%的强劲增幅,达420万标准箱(TEU)。进口集装箱量实现两位数增长(11.6%),出口集装箱量增长6.9%。按吨计算,集装箱化件杂货吞吐量增至4120万吨(+6.8%)。"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通过新增航线服务和航运公司运力重组,汉堡港吞吐量实现了如此显著的增长。相较于其他竞争港口,汉堡港借此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并成功扩大市场份额。"汉堡港营销协会执行董事马特恩(Axel Mattern)表示。
2025年上半年,汉堡港传统件杂货和大宗散货吞吐量出现小幅下滑。其中传统件杂货吞吐量下降3.7%至60万吨,散货吞吐量下降3.8%至1600万吨。液体散货则表现突出,同比增长10.3%至470万吨。然而抓斗货物(主要包括煤炭和矿石)下降6.6%至850万吨,主要原因是煤炭和矿石需求持续下降;农作物吞吐量也下滑13.9%至290万吨,尽管油料作物进口量增长8.9%至170万吨,部分抵消了这一下滑趋势,但粮食出口量暴跌80.8%至85.2万吨严重影响了整体表现。
亚洲及波罗的海地区市场呈现积极增长态势
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主要来自远东航线(同比增长10.7%,达180万标准箱)和波罗的海航线(增长20.8%,达73.4万标准箱)。在亚洲地区,马来西亚(增长93.2%至16.9万标准箱)、印度(增长41.6%至13.7万标准箱)和中国(增长10.5%至120万标准箱)成为汉堡港增长最为显著的市场,其中马来西亚受益于转运航线调整。在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贸易中,丹麦(增长36.0%至9.8万标准箱)、芬兰(增长20.1%至12.5万标准箱)和波兰(增长28.8%至18.2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尤为突出。在汉堡港主要贸易伙伴中,唯有美国呈现下降趋势(减少19.3%至27.5万标准箱),这主要归因于美国贸易政策造成的市场波动。
停靠汉堡港的集装箱船——尤其是大型集装箱船数量增长
2025年上半年,汉堡港集装箱船舶靠港总量同比微增0.7%。其中,可装载超过10000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港量强劲增长51.6%,达285艘次;而超24000标准箱的超大型船舶靠港量较2024年上半年也实现29.6%的显著增长,达到127艘次。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汉堡港新开通的多条航线服务,包括连接地中海和中东、远东及印度等地区的航线网络。此外,集装箱航运公司已更好适应经好望角绕行的航线调整方案,使得船舶靠港数量逐渐趋于稳定。
中转运输与集装箱腹地运输持续增长
汉堡港的吞吐量增长也带动了集装箱腹地运输的发展,2025年上半年腹地运输量达260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2.2%。中转运输表现更为强劲,同期完成160万标准箱,增幅高达23.8%。
"腹地运输的持续增长印证了汉堡港的长期发展趋势,"汉堡港务局首席商务官弗里德里希?斯图尔曼(Friedrich Stuhrmann)表示,"我们正进一步强化其作为远东与北欧特别是波罗的海地区枢纽的功能。自4月起在韦德尔(Wedel)会船区试行的更大船舶交汇宽度标准,已使航线调度更具灵活性。瓦尔特斯霍夫港区(Waltershofer Hafen)的转型工程及配套枢纽扩建计划现已启动,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不仅为未来发展确立了方向,更为持续推动上述增长态势释放了明确信号。"